10月21日,武漢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對外公布。《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港口吞吐能力達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1000萬標箱,全面建成“六大基地、三大樞紐、一個中心”。
《意見》提出,近年來,武漢市依托“九省通衢”的自然稟賦和武漢新港的建設發展,在交通區位、港口航線規模、船舶制造、科教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在航運產業集群發展、市場主體建設、航運核心要素及關聯服務功能完善等方面,與建設武漢航運中心的客觀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意見》指出,加快建設武漢航運中心,是貫徹落實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帶動長江流域經濟全面、協調、聯動發展的戰略舉措;是推進武漢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加快打造中部崛起經濟增長極的重要內容;是強化武漢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加速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助推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港口吞吐能力達到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1000萬標箱,全面建成“六大基地、三大樞紐、一個中心”。
“六大基地”指:長江中游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基地、中部地區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航運綜合服務基地、面向海內外的綜合性物流及貿易基地、全國領先的航運科研和人才教育培養基地、長江全流域航運市場聯動發展的信息服務基地。
“三大樞紐”指:可供長江干線航道萬噸級船舶常年通航,干支直達省域水運網絡體系和省際通航樞紐;以水路運輸為基礎,以規模化、專業化港口設施、快捷通暢的鐵水公空集疏運網絡和高效便捷多式聯運服務體系為支撐,形成中部地區最大的物質集散樞紐;以現代港口與航運業為依托,以臨港新城和港口產業園為支撐,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度集聚的港口經濟樞紐。
“一個中心”指:立足長江中游,輻射我國中西部地區,面向國際國內市場,形成港口基礎設施完善、港航要素高度聚集、港口航運和相關產業發達,具有較強區域輻射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的武漢航運中心。
《意見》還明確了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合理規劃新城區港區功能及布局,提升中心城區港口現代航運服務功能,完善口岸功能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航道通航能力,爭取國家支持,積極推進武漢至安慶斷6米水深航道建設,加大配套資金投入。
二是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快集疏運網絡建設,解決疏港道路“最后一公里”及重要銜接節點問題;構建多式聯運體系,提升航線服務水平,建設陸地港,運行鐵水聯運項目,穩步推進空水聯運;大力發展臨港物流。
三是構建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建立航運服務平臺,建設陽邏港綜保區、武漢航運交易所、航運公共信息平臺。促進航運金融業發展,加大對航運金融業務的投入;擴大航運科教優勢。
四是加快形成臨港產業集群。建設航運產業“特區”,形成航運服務中心區;促進船舶工業加速發展,優化布局規劃,加快發展配套產業;支持臨港產業集群式發展。
五是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加快培育大型港航企業集團,形成長江流域有影響力的市場主體;拓展投融資渠道,支持港口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此外,為保障武漢航運中心建設順利推進,《意見》提出,成立武漢市航運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重點項目建設工作責任制,設立武漢航運中心建設專項資金,并積極爭取國家及省級層面在航道建設與維護、產業振興與技術改造、綜保區建設等方面支持,深化與上海、重慶上、下游兩大航運中心合作,提升武漢航運中心的功能地位和市場競爭力。
來源:中港網 |